生态化改造后的珍珠养殖塘
本网讯 前不久,诸暨市山下湖镇竹浦畈村的石成均完成了近60亩水域7万多只河蚌的退养工作。石成均养蚌育珠已逾10年,春季正值河蚌快速生长期,退养会让他遭受不小的损失。但镇里召开剿灭Ⅴ类水体动员大会后,石成均二话没说,立即着手退养还湖工作。
记者从诸暨市治水办获悉,剿灭Ⅴ类水的战役打响后,该市已有13000多亩水域退出珍珠养殖。治水从断面向全域延伸、从自然水域向养殖水域延伸。
诸暨共有珍珠养殖水域25000多亩,淡水珍珠产量占全国80%以上,淡水珍珠交易额约占全球70%。珍珠养殖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水质环境。此次Ⅴ类水剿灭战打响后,诸暨出台了针对珍珠养殖的治理方案,明确对丧失自我净化功能的小养殖塘实施退养,对设施相对完善的养殖塘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整个水域的美丽“蝶变”。
诸暨市规定,全市所有公共开放性水域、水库山塘、水源保护地、湿地公园等区域全都被划为禁养区。没有被划入禁养区的养殖场也并非高枕无忧,必须接受生态化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开展生态化养殖,通过“鱼蚌+水生植物”等模式改善养殖水体,在尾水收集池内建立人工湿地,净化排放水体水质等。
与此同时,今年,诸暨还将推广智能大棚、自动化管网式等养殖成本小、收益率高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在保证水环境的同时,实现珍珠产业的转型升级。如,养殖户郭伟锋通过多年的摸索,发明了在清水中养珍珠的新模式。他研发出一套自动化管网养殖技术,将藻类精准输送给河蚌,从源头上切断了污染。
据了解,今年诸暨市计划清退全市所有非封闭性水域珍珠养殖,至5月底,市内珍珠养殖的塘内水和排放尾水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标准;至12月底,市内珍珠养殖的塘内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标准、排放尾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且市内珍珠养殖总面积缩减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