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住在绍兴越城区的王女士一家人回稽东新上王村,老家的所见所闻让她感慨颇深。“沈家山自然村现在只住着5户人家,全是老人,万一老人摔倒、生病,没人看到,很容易出事。”王女士庆幸几年前替父母在集镇买了房子,让他们安心养老。虽然解决了自家人的养老问题,可同村老人的情况令她担忧,“听说村里好几个独居老人意外摔倒,都没能得到及时救治。”
记者调查发现,与其他地区一样,柯桥区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山区,存在空心村多、独居老人多等现状。
山区老龄化 基数在增长
过去,人们恪守“父母在,不远游”,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代与代之间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差异引发家庭矛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老人和儿童则留在农村,出现了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现状。
记者从柯桥区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区正存在农村老人基数庞大、养老问题亟待改善的难题,特别是山区,更存在空心村多、空巢老人多的情况。
最新的调查摸底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区户籍总人口66.12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0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1%。
从各镇街老年人口情况看,全区老龄化程度在山区和平原间存在明显差异。2016年底,南部山区王坛、平水、稽东等镇的老龄化程度分别为26.01%、25.29%、25.15%,高于全区平均值2个百分点以上。而处于平原地区的柯桥和柯岩在全区老龄化为最低。
在老年人口中,全区纯老年人家庭的老年人口数1.8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25%。纯老年人家庭主要是指只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居住的家庭,包括独居老年人家庭、夫妇都在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以及与父母或其他老年亲属同住的老年人家庭。换句话说,目前,全区100个老年人口中,有12个属于纯老年人家庭。
农村独居老人 成出事高发人群
最近,平水镇岔路口村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裘奶奶吃饭时突发中风,倒在了餐桌上。幸亏邻居路过时发现异样,并第一时间通知了老人子女、拨打120。因发现、抢救及时,老人最终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要是邻居没有看到这个意外呢?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样是岔路口村,两年前一位90高龄的独居老人晚上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等到第二天被人发现时,为时已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独居老人一般是指有子女,但与子女分开居住和生活的老两口或独自生活的老人。这些老人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往往都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稽东镇尉相村的尉爷爷曾多年独居,原本身体健朗,平时在田间地头种点蔬菜自给自足,小日子过得也安宁。然而,随着年岁越来越大,冠心病、高血压等症状陆续出现,一次中风摔倒后,因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只能自己拄着拐杖,坐公交车去城里看病。
让人忧心的是,独居老人并非个例。目前,全区共有独居老人1.1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49%,其中8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老人达到4282人。
在王坛镇丹家村,每年一到台风、雨雪等极端天气,村委主任孙位军等人就特别焦心。村里1200多名户籍人口中,只有400人左右常住在村里,而这些常住人口中,老年人、空巢老人占多数。
“万一受极端天气影响,老房子倒塌或山体滑坡咋办?老人生病了咋办?子女不在身边,我们村里只能多操点心。”孙位军说,每当这个时候,村里总是要求村民小组长进行走访摸排,“一对多”了解、巡视老人家里情况,以防万一。
养老短板 如何补齐
近年来,柯桥区在完善养老体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目前全区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30余个,基本实现全区全覆盖。将16个镇级敬老院提档升级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工程,通过“一院一策”的方案,全面提升、完善各镇级敬老院的功能和设施,同时,一改过去只招收“五保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操作模式,转而向所有社会老人开放。目前,华舍街道、湖塘街道等地的新一代镇级敬老院正式运营,成为老人们机构养老的好去处。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休闲、娱乐功能相对突出,对于身体健康的老人来讲,去中心打打牌、看看电视倒还不错,但是对于腿脚不便的农村老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却解决不了洗澡、换洗棉被、吃饭等实际问题。而农村老人素有就近养老的习惯,让老人离开老宅,去敬老院正儿八经养老,并非老人们心中的首选。
显然,空心村、独居老人的大量出现为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工作出了难题,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别让农村空巢老人孤独终老,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仅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切问题。
“子女应该为家人的养老承担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家庭本身,外界也应做更多尝试和探索。
比如,柯桥城区已在探索推行智慧养老,为空巢独居老人安装数字监控设施,方便子女、外界及时掌握相关信息;福全镇尹家畈村建成全市首家老年公寓,让村里的老人集中养老;漓渚镇棠二村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建起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都是很好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