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师吴六为等正在绘制文化墙。记者 周升蓉 摄
经过10多天的绘制,浬浦镇廊下村街路塘边像是铺开了一幅美丽画卷,画中有荷有柳,有山有桥,有人清闲漫步,有人挑担而过。
“基本上接近尾声了。”望着即将大功告成的文化墙,工艺美术师吴六为感慨道:“展现了一派明清时代廊下的风貌啊!”记者还看到,眼前的街路塘,几根引水管从上畈水库引入活水,周边新装了护栏,并种上柳树。令人没想到的是,整治之前,这个塘曾是一个被村民喊了几十年的“粪缸塘”,更别提周边有美景、绘墙画了。
71岁村民黄根法的家就在街路塘旁,住了30多年,饱受脏臭之苦。“水发黑,而且全是垃圾,臭起来真的是连窗都别想打开。”他说,村里多次发动村民开展清理工作,但由于死水一潭,治标不治本,往往没过多久便反弹了。黄根法心里发愁,却又无能无力。终于,他盼来了彻底整治街路塘的好消息。这几天,黄根法走过路过都会停下来看看进展到哪一步了。“每天都有变化,还把廊下的历史画到了池塘边,感官上一下子变好。”说着说着,他满意地笑了。
据廊下村村干部介绍,该塘被检测为劣V类水后,村里迅速组织开展清淤工作,党员、村民代表等自发前来清理垃圾。完成清淤后,又反复冲刷塘底。下一步将采取工程性措施引入另一路活水,安装涵管,接通附近六七百米处的地下水,确保塘内始终有生态补水。“不仅如此,还要打通前面的周村塘,水从街路塘流至周村塘,最后汇入保和溪,不会造成浪费”。
浬浦镇工业污染少,相对而言,水体污染并不严重。所以,在全面围剿V类水这场攻坚战中,浬浦镇还做足“美”文章,全面提升池塘周边环境,打造出一个个景观塘。副镇长赵立港介绍,比如深入挖掘廊下村的传统文化、历史渊源、人文风貌等,粉白周边斑驳墙体,以文化墙形式加以呈现。“传言整个村被长廊围起,有说是避雨、防御功能。”作为文化墙的主笔,吴六为则将心中的另一番感情和理念融入创作,“九曲长廊连十里,一带清溪千家屋。”曾经的廊下,经过他和徒弟8人的手绘,跃然墙上。
景在画上,画在景中。“不久后,一口干净的池塘、一汪清澈的池水,再种上睡莲,仿佛置身在画中一般。”该村干部说,画景交融,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引入“文化+”扮靓景观塘的基础上,浬浦镇还为23个池塘一一落实塘长制,明确党员干部责任岗,对池塘水质和周边环境实行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