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第33届兰亭书法节 >> 新闻
书道里的“宽窄人生”
——记新晋“兰亭七子”廖忠飞
2017年03月29日 09:00:5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廖忠飞在创作书法。

1986年出生的廖忠飞,在2016年收获了他自学习书法以来最多且最有分量的荣誉——荣获中国书坛“兰亭七子”称号,同时获浙江省第九届沙孟海书法展金奖、第四届温泉杯书法展金奖,成为浙江省书协“新峰计划”青年人才。

他将在明天开幕的第33届兰亭书法节上现场泼墨,曲水流觞。这位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书坛新秀,到底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

新晋“兰亭七子”

2016年,对于廖忠飞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正好是他而立之年。他一边忙着创作参展,一边收获了书法界的最高荣誉——跻身中国书坛“兰亭七子”之列。

在沉寂7年后,他终于再次立于舞台中央,展露光芒。在今年的兰亭书法节上,他将现场泼墨,曲水流觞。

获“兰亭七子”称号,是习书之人无尚的荣誉,年仅30岁的廖忠飞如愿以偿。勤奋加天赋,是成功之人的标签,但对廖忠飞来说,更多的是顺势而为的水到渠成。

他从不刻意追求成功。

2008年从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毕业后,廖忠飞听从恩师章剑深先生的教诲,先养活自己,再“养活”书法。他管理着一家书法培训机构,当起了书法老师,工作之余,沉浸墨海,潜心耕耘,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书房度过,在爱情上与同样爱好书法的一位诸暨女孩结缘成了家。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鲁迅小说《伤逝》中的这句话成了廖忠飞的信条。出生于金华武义的他,要在绍兴生存并以他所爱的书法立业,尽管在校时已取得斐然成绩,但他还是选择默默转到了“舞台”后方。

“章老师告诉我,书法的路很长,先过好生活。”廖忠飞说,那几年他不投稿,也不参加比赛,在别人眼中仿佛冬眠了。

整整7年,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反复磨练、反思,在诗词古语中参悟道理,在心灵与书法不断的对话中积蓄着能量。

“书法,有时需要走得宽,看得全面,在悠久的书法历史中体会自己的渺小,要有所比较,要了解历史、文学、哲学等;书法有时又需要走得窄,窄到勉强只能通过自己,要寂静,要孤独,要独立思考,要专注一家一字一笔一丝一毫。”他说,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有宽有窄,宽时不张扬,窄时需忍耐。

沉寂了许久的廖忠飞终于在2016年重出江湖,投稿,参赛,连获四奖。在被选为兰亭雅集四十二人之一后,随后又被列入“兰亭七子”的十人候选名单,参加了在绍兴举行的现场答辩。

在答辩现场,廖忠飞的论题是“从王羲之《兰亭集序》看碑和帖不应区分理解”。

“碑和帖本质上就没有高低、好差、拙巧、刚媚等之分。比如《兰亭序》是帖,但其中‘因’‘向之’‘夫’等字笔力强劲,形态上也有碑味。而魏碑也可以用帖的写法、笔意去理解和寻找。所谓的碑,其实是刻出来的帖,如果仅仅就碑学碑,欲意以笔师刀,往往折戟而返,所以要透过刀锋看笔锋,更好地理解碑刻书法。”廖忠飞认为,若太过区分碑和帖且肆意创新,就会走入两个极端,或故作深奥,或流于媚俗,写书法还是要综合刚柔,虚实取韵,而不是一味出奇致新。

廖忠飞的书法作品。

书法带来新的人生

假如生活是条铁轨,那么廖忠飞便是搭乘书法的专列,从山村驶向城市,从狭小的一隅驶向了广袤的天空。而将车票交予他的,正是他的父亲。

廖忠飞的父亲是武义一个小山村里唯一的高中毕业生,写得一手好字,村里写春联、写信、记账的事都由其代劳。每当父亲写字,廖忠飞便趴在一边看,有时也帮着磨墨,心中渴望能像父亲一样写上几笔。

廖忠飞的愿望很快实现了,父亲开始要求他练字。每当小朋友玩耍时,他就只能回屋里,先在白纸上画好格子,然后在格子里写字。那时,他不过八九岁。

渐渐地,他也能写春联了,虽然不得笔法,但也端正工整。

2004年,绍兴文理学院创办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面向浙江省招收首批学生20名,廖忠飞成为其中之一。那年,他刚满18周岁。

刚入学的廖忠飞其实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学书法将来能有什么用?

直到大一下学期,师从章剑深、沈伟的廖忠飞得到了老师的夸奖,章老师甚至邀请他有空去其工作室探讨。这让廖忠飞大受鼓舞,并开始真正对书法有了思考,意识到书法成为专业,不仅仅是写写春联那么简单,也不是陶冶情操那么惬意,而要对其有一个系统的学习。

“那时,因为我们还在文理学院美术学院上课,章老师的工作室就在楼上,我几乎每天晚上六七点都去章老师工作室,请教关于书法的种种问题,直到十一点才离去。因为宿舍楼大门已关,每次只得爬窗回寝室。这样持续了有一年。”廖忠飞说,因为经常看章老师备课,到大二时,章老师有一次先备课讲给他听,第二天再让他给同班同学上课,这样的方式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

从大二到大三,廖忠飞频频参加各种书法展览。2007年,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在广州举办,廖忠飞的作品从全国五六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展的九百分之一,同年还获得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一等奖。

“大三的这次参展让我在书法道路上又提升了一步,开始更多地思考书法创作、书法艺术形式以及关于内心的一些东西。”

现在的廖忠飞已然不是当年那个只会写春联的小男孩,短短几年,他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获得过沙孟海书法展金奖、温泉杯书法展金奖、浙江省书协视觉艺术培养计划新峰人才等各类荣誉。

他的家现在也是工作室,客厅、书房布置得古色古香,正中间铺着一张书写用的大长桌,旁边的阳台里还铺着一张小方桌,墙上挂满了他自己的书法作品。

“我每天上午在这里临摹、创作,下午教课,有空也与师友切磋书艺。”

因为书法,廖忠飞从海拔900米的武义小山村来到了书法圣地。书法之车带着他穿过巷道驶向辽阔,也使他相信远方有更美丽的风景。

书法是心手双畅

世人之书法皆追求俊挺华美,但书写的本意其实是心境的自然流露。

廖忠飞的字大多一气呵成,墨迹浓淡,虚实相间,有章可循又不失新意。

字如其人。安静沉稳的性格,却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让他的行草看起来稳健而不拘一格。而他自身剥离了年轻人的浮华,喜欢与长者交谈,喜欢宅在屋里写字,喜欢沉浸于陶渊明的田园诗里感悟人生,从流于笔端的墨字里感受生活的真谛。

“创作好的书法作品需要有创作能力的积累和内心冲动相结合,作书之前须心中有数,然后在一种放松自然的心境下进行。”他说,在笔锋的运动过程中,投入个人的情感会使用笔更加生动,产生笔势、笔意。每个人的性格、情怀不一,取法、格局境界也不一样,所以在笔锋的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形态的结体,再营造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呈现,也便有了章法。章法是呈现书者思想的最后一道形式,而古代作品中的章法尤其具有独特的完整性和视觉的立体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书法是心手双畅。”廖忠飞说,只有为之心动,才有欲望去探求。恰如诗人和农夫看到久远的月亮,诗人能对月感怀,抒情吟诗,农夫则只觉得夜路不再漆黑,好行走。

“诗人能通过月亮动心,书法亦如此。”在书法面前,廖忠飞有时像虔诚的信徒,有时又像动情的恋人。

因为心动促使他探求:该怎样去认识书法?

“我们很难知道一幅书法作品的第一创作现场是怎样的,而只能通过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分析和临习,结合文字记载去设想和推测。比如《兰亭序》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书写过程如何?速度节奏怎样?真迹到底怎么样?”廖忠飞说,这是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

其二,他认为是从碑和帖的角度。这两种留存下来的主要的保存形式,促进了书法的发展演变,以至于后来被区分成了两个清晰的派别。然而当下很多人学碑的篆隶楷字体,一味求拙,用笔拖沓,故意作涩;而学帖者的行草总是速度急躁,轻滑弄巧,狂野流俗。而他认为无论学何者,都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贯通。

其三,个人审美决定了创作取向,决定了作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就拿参赛来说,个人的审美决定了作品构思,如用笔、书风、章法、形式等的呈现。

“整个书法史的趋势其实是由个人审美和时代审美组成的。例如《兰亭序》因为帝王喜爱,甚至可以说独爱,对唐以后王字书风盛行、帖学形成主流这样一种书法发展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当下物资丰盛充实,更新迅速,随之,人们开始追求作品简约空灵、节奏缓慢的呈现,这也是一个审美取向。”

总而言之,如苏东坡所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快也。”


作者:记者 寿鸥迎 文 何雯 摄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