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材料齐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改革,对于处在新一轮事权下放和体制调整背景中的越城区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这是越城区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制度的一块‘试金石’。”越城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平说,这一改革有着标杆作用,是最生动的“放管服”(放权、管理、服务)实践,需要政府服务从偏向全转型。
自2月27日越城区晒出首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以来,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改革事项也不断推陈出新。截至目前,全区29个部门共有864个事项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达到总数的90%以上。“最多跑一次”到底“跑”得怎么样?又是怎样倒逼政府部门职能转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种为便民跑出的“新速度”,正潜移默化地引领着机关作风和服务观念的转变。
“以前办个证至少还要来取一次,现在跑一次就能实现了。”昨天,在行政服务中心便民窗口,正在办理个体工商执照的张女士说。
同样是到政府部门办事,群众和企业再也不用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完的公章,可以享受“最多跑一次”。上周五,鉴湖镇农村经济合作社和罗门社区五邻社成立,相关负责人将资料报送到越城区民政部门后,就可以直接办下来,不要再跑第二趟。
根据越城区民政局梳理摸排的清单,现在共有58个行政权力或公共服务项目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养老机构等设立、登记,还有医疗救助金、五保金、抚恤金等给付发放,也有一些是办退伍军人认定、火化审批等手续。
“为了让老百姓‘更好办事’,贯彻落实省里关于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越城区提早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梳理。”陈志平说,“最多跑一次”是今年全省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第一项重点改革任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越城区“跑”出了便民“新速度”。从2月23日开始区里提出对行政权力改革事项进行梳理,24日召集各级部门进行部署,26日确定了第一批共290项事项并于次日公布。3月3日,市里组织“最多跑一次”推进会计划公布第二批清单。3月9日,越城区又确定了第二批改革事项。“按照权力清单,确定了除行政处罚之外包括许可、确认、备案、给付、征收等相关事务事项,全区29个部门共梳理出864项,达到权力服务总清单的90%以上。”
为了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越城区卫计局刚刚和快递公司签下合作协议,以后老百姓将通过快递送件省去跑第二次。越城区卫计局相关人员说,前期卫计部门共梳理出89个事项,包括美容美发、足浴、小旅店等公共场所,还有再生育审批等,目前基本都能实现“最多跑一次”。越城区范围需要审批的公共场所达930家,这些场所往往经营规模小,经营者文化程度低,对办证、领证等事项总感觉不方便。“实现最多跑一次,资料齐全后就不用跑了,老百姓的时间成本至少可以缩短一半。”相关人员说。
实际上,和其他城市比,“最多跑一次”改革对于越城区而言,更有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推行“最多跑一次”?说到底就是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这就需要简化、优化程序,提升办事效能,让“跑在路上”画上句号。“可以促使越城区以更大力度完善区级事权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主动服务的履职能力和水平。”越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俞谢家说,过去,越城区因为“一市一区”的区位现状,百姓办事很多都是直接往市里跑,在事权承接中部门主动性也相对少些。而“最多跑一次”实践可以让越城区的部门,深化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办事审批效率。
记者注意到,“最多跑一次”清单通过细化办事流程,使职能部门的责任、权力分解得更加清晰。比如关于“五保金”的事权分解成了“待遇认定”、“对象审批”和“资金给付”等事项,每一个事项,每一个环节,部门职能一目了然。“权责明确后,可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干部工作效率。”区民政局社会保障科曹盛昌举了个“自然灾害救助”的例子。以往,灾害发生后,从当事人申请到部门核实再到给付,当事人至少需要跑两次,现在只要给付时跑一次。现在则是送救助款上门,在灾后主动对接、服务群众,实现“跑一次”就需要部门转变观念主动跑。
“放下架子,增强服务意识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感受事情‘更好办’。”越城区民政局副局长傅朝阳感触颇深,从民政清单看,6月底前还有4个项目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此外还有11个项目也力争在今年列入“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这就意味着,这15个项目目前还难实现一次跑,需要通过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程序,对权力事项进行调整,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坚持高效便民,宁可部门多跑,也要让群众少跑。”陈志平说,方便群众办事,转变政府服务职能,转变的不仅是人的因素,还有技术、设备等因素,包括取消过去的“奇葩”证明、办事程序不科学、事项太多太繁等,减少相关环节,变群众跑为电子信息跑或政府部门跑。通过进一步梳理,接下来越城区总共有55项“难事项”,将通过流程优化、简政放权,最终实现“最多跑一次”。
对越城区而言,“最多跑一次”更是行政体制机制调整中事权下放承接的一个样本。“最多跑一次”事权公布是第一步,接下去还要抓落实,在落实中规范流程设计,才能让这864项实事成为事权改革的检验标准。
便民、为民意识的潜移默化,也进一步推动着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越城区卫计局公共卫生科马振羽说,医疗机构审批等许多行政许可事项比较复杂,当时卫生部门也很疑惑:这么重要的机构怎么实现“最多跑一次”?但真正落实下来后才发现,功夫就在“事前服务”。优化服务,老百姓少跑了,部门跑的频率就比以前更加高了。“上门服务、上门审查,事先沟通,至少在群众跑之前功课要做齐,这为以后事权下放改革,简政放权先优服务提供了一个实践标准。”
一个企业项目真正投运,从申请、环评、消防验收到立项,整个审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如果各个部门将前期的服务做得更到位,老百姓实现“跑一次”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为此,各部门需要在优化服务上探索更多的便民举措。据介绍,为配合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越城区正在梳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相关事项清单。以后通过制定措施和出台配套机制,集成多部门联动服务,让复杂的企业项目等也能实现跑一次。这样的机制,同样督促部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拉高标杆,优化服务。
“相对而言,服务人员将从‘专对专’向更加全面的专业能力转变。”越城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权说,群众跑得怎么样,是否真正“放管服”,从半个多月的实践来看,“最多跑一次”就是一个事权改革的样板。为打造好这个样板,市场监管局特意添置了许多前道工序:窗口专门设置了咨询服务台,网上公布了咨询热线,网站还有专门的“示范文本”……通过事先解答或查看,跑之前老百姓就知道需要事先具备哪些条件、注意哪些材料避免遗漏。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预约服务,在银行、特色小镇设立窗口“就近办”等延伸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提高业务素质,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