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本网评论
从供给侧改革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2017年02月13日 09:12:05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近几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风生水起,但对比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仍然存在供给方面的瓶颈制约,需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文化礼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加中高端有效供给,使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农民精神文化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有效供给。

供给主体上,从“政府包揽”向“社会众筹”转变。相对城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薄弱、投入少、设施差,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目的是补齐短板,促进平衡发展。然而,面对全面普及和提升品质的要求,单一政府投入显得十分单薄,公共文化投入短板仍然明显。因此,补短板必须培育建设文化礼堂的社会力量,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礼堂的共建共享。这既有利于减轻公共财政负担、拓宽资金投入的来源渠道,又有利于有效增加文化礼堂服务的供给总量。政府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引导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捐助、捐赠、自办等方式,兴办农村文化礼堂基础设施,组织公益性文艺团队,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众筹新格局。

供给管理上,从“刚性供给”向“效能管理”转变。一直以来,文化礼堂的供给以推行自上而下的“刚性供给”为主,使得供给滞后于需求。要改革“刚性供给”的效能低下问题,必须构建有效的供给体系,具体而言,要完善服务供给管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实现农民自我管理,构建和完善“表达-监督-评价”机制。

农村文化礼堂村民自主管理必须强化制度规范。文化礼堂建成后,政府和群众必须加快角色转换,政府对文化礼堂供给总揽不包揽,将文化供给中承办性、操作性、微观性的事务性工作交给村民。在“建、管、用、育”的关键环节上发挥村民作用,使其自觉担当管理的主角,参与供给管理中“事前表达、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等环节。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服务标准和工作制度,文化礼堂供给才会更有效能。

供给资源上,从“以条为主”向“深度融入”转变。资源整合得好,文化供给才会有序流动,供给效率就高。当前,文化礼堂供给仍处于“以条为主”的模式,局限于宣传文化部门垂直供给为主。必须做深度融合文章,提高供给质量。首先,要着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搭建平台、人才保障、资金扶持等方面入手,通过大力保护非遗资源,改革活动方式,强调融入时尚化、生活化元素,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其次,资源整合要突出改造供给方式,如少人问津的农家书屋,究其原因不是农村没人看书,而是图书结构不合理。上虞区道墟镇新屯南村文化礼堂适时购入少儿图书,结合“春泥计划”举办少儿读书节等,组织引导读者群体,受到少年儿童青睐。

各地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过程中,在强化“送”文化的同时,还应积极承担“种”文化的责任,充分发挥文化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文化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文化礼堂活动,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供给效率。

供给创新上,从“文化阵地”向“文化空间”转变。创新和科技是供给侧的动力所在,也是文化礼堂从“文化阵地”向“文化空间”转变的重要支撑。应立足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具体实际,积极探索集中配送、连锁服务、流动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跟不上的问题。尤其要抓住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云平台、数字图书馆、网络剧场、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新兴文化服务平台,努力构建数字化的现代公共文化供给网络。

作者单位 上虞区道墟镇文化站


作者:马德良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