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记者走进诸暨市东白湖镇雄踞村吴其炳家,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从厨房飘出。原来,老吴正在炒冬笋肉片,煤气灶上,淡蓝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让人惊讶的是,老吴家的煤气灶并没有连接煤气瓶,那么,这火因何而生?
创新:污水处理池和垃圾处理池合二为一
“这不是煤气,是沼气。”老吴指着一根细细的管子告诉记者,村里新建的污水垃圾处理站,将有机垃圾发酵成沼气,直接输送到村民家中。“改用沼气后,一年可以节省400多元煤气费呢!”
顺着老吴所指的方向,记者找到了位于村口的处理站。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一间木质设备房,一片人工湿地,还有厌氧池、生物滤池、沉淀池等,管理房里面安装了脱硫器、阻燃器等沼气处理设施,看上去非常简单。
“这个处理站,吃进去的是生活污水和有机垃圾两样废物,排出的则是沼气和干净的清水。”东白湖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陈国钢告诉记者。
雄踞村是典型的山区乡村,有很多特色农产品,每年番薯和板栗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门口都堆满了番薯藤、栗子壳。时间一长,这些垃圾就会腐烂发酵,下雨天还会顺着雨水污染河道。东白湖是诸暨饮用水源保护地,是全市80万百姓的“大水缸”,这些污水和有机垃圾一旦得不到有效处理,容易破坏东白湖水库的生态环境。
东白湖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周章海说,一般污水处理池和垃圾处理池是分开造的,原来雄踞村的有机垃圾要运到5公里外的五峰村去处理,山高路远不方便。去年在该村筹建生活污水处理池时,他灵光一闪:何不将这两项设施合二为一,既节省成本,又提高处理效率。
在诸暨市农办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这项工程去年6月开始施工,10月底投入使用。
成果: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介绍,和一般污水处理池不同,这个工程有一个井孔专门投放有机垃圾。垃圾和污水一起投入厌氧池发酵,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气经过处理后可直接供给村民使用,而沼液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排入人工湿地过滤,再排入生态藕塘供种植户使用,这样处理后排出的水质能达到农村生活污水一级排放标准。这个处理池每天可处理生活污水50吨,有机垃圾1.6吨。
这项创新不仅解决了污水和垃圾处理难题,还带来了一系列附加效益。首先,两池合一节省出了400平方米的土地,这对本来就地少的山村来说十分有利;其次,一起建造直接节省下30万元的成本;此外,该村的有机垃圾不需再外运,每年可节省搬运费用近30万元。
同时,雄踞村部分村民也享受到了沼气带来的好处。陈国钢介绍,目前由于投入的有机垃圾数量有限,只有120户村民用上沼气。使用沼气后,村民们不再需要上山伐树,又保护了山林资源,促进了农户增收。
“这个‘变废为宝’的处理系统,让附近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村民实现了从‘门前有生态’向‘心中有生态’的转变。”诸暨市农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个新颖的处理站也得到了省内多个兄弟城市农业部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