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在“十三五”开局这一年,市委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革故鼎新,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全市域大市区协调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均衡性发展为目标,以开放包容融合为路径,大格局、大视野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
这些崭新理念,突破了“思维定式”、“思维惯性”,是五大发展理念在绍兴的深化和具体化,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绍兴实际。新理念引领新实践。绍兴自信满满,激情澎湃,精准聚焦、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昂首迈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
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小康全面不全面,区域竞争力强不强,生态环境是关键。
在“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中,市委明确提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将其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
经济要发展,但决不能破坏生态。印染业,对绍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单纯的“速度情结”中走出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按照“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目标,推动印染等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转型跃升。
绍兴是江南水乡,做好“水”文章首当其冲。在去年夺得大禹鼎的基础上,我市提出“勠力同心、清污夺鼎”要求,扎实推进清污、截污、退污工作,加快实现水质“灭五减四增三”目标,争创“五水共治”全省样板,以此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月1日,《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颁布的首批法规,充分彰显了用法治化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
理念新了,行动的方向明了。各级自觉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真正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潜力来抓,深入开展优化环境“八大行动”,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
着眼全市域大市区谋篇布局
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对全市域统筹、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全市一张图、一盘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确保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要求。
“必须强化大局观念,着眼全市域大市区谋思路、定举措,加快推进全市域协同发展和三区融合发展。”在年初召开的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彭佳学的讲话振聋发聩。
随后,全市6个区、县(市),13个省级以上功能区和市级部门的重点工作清单在市级主要媒体上密集亮相,各地各部门着眼全市域大市区,通盘部署工作。7月份,组织开展“晒亮点、比业绩”活动,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进行“期中考”,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三区融合,得以强势推进。我市专门成立三区融合发展协调小组,列出融合工作清单。各地各部门强化大局意识,摒弃小我利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区交通互联互通、公交一体化、教育卫生等政策统筹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在全市域大市区理念的引领下,各方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越商回归、项目建设、市场主体更名等重点工作亮点纷呈。针对政策碎片化、落地率不高等问题,从全市角度整合各项标准、资格条件、奖励办法等,密集出台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人才新政、企业减负等一系列政策,提高政策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
推动高质量均衡性发展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发展,这是市委倡导的发展理念,也是基于“补短板”理论的发展追求。
高质量,包括经济结构高质量、生活水平高质量、自然环境高质量、政治生态高质量。均衡性,就是更加关注发展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努力实现城乡更加均衡、区域更加均衡、领域更加均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更加均衡。
践行高质量均衡性发展的理念,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专题研究“补短板”。制定出台行动计划,明确了补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交通基础设施、扩大开放、农民持续增收、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和改革落地短板的目标任务,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推进工作。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举措,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显现。绍兴传统产业在整治提升中换档提质,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信息制造等新产业加速成长。特色小镇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保持良好态势,发展新动能不断集聚。
我市还大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我市宅基地和农房确权登记发证率达到94.1%,县乡社会治理网格覆盖率达到99.2%,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实现全覆盖,农业户口全面取消了。
开辟开放包容融合路径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绍兴喝到了改革开放的头口水,但在国际化大势下,亟需扩大市场多元化,提升城市开放度。市委把补齐扩大开放短板作为重要任务全力推动,倡导各级干部以包容性文化促进包容性发展,推动城市、企业、人才国际化,开辟内外联动、融合互利的发展路径。
贯彻开放融合发展的理念,我市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展示了面向全球的开阔胸襟。今年,融入G20杭州峰会讲述绍兴“好故事”,相继举办了首届国际友城大会、人才峰会、迷笛音乐节、首届曹娥江国际摩托艇公开赛等,以重大节会活动为载体,集聚各种资源要素,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级,借节会效应推动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
整合融合、跨界跨业,形成强大的整体效应。我市在谋划交通项目建设时,摒弃就交通论交通的习惯做法,通盘考虑交通建设、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关系,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网”融合发展,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交通项目建设最大化带动城市成片开发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视野开阔了,路子迈开了。各地各部门创新机制、创优环境,企业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建设等机遇加快“走出去”,实施海外并购重组、股权合作等跨境投资。卧龙控投、万丰奥特、浙江龙盛等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勇做行业标杆。企业“动”起来,市场“活”起来,经济必将“火”起来。
市委提出的一系列全新理念,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统领性,体现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应对新挑战、引领新常态指明了新方位。践行新理念,激发新状态,咬定发展目标、路径和举措,绍兴一定能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蹄疾步稳、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