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 最新焦点
俞翰西:血洒长征路的嵊州人
2016年10月19日 09:23:07
来源:今日嵊州


参加红军

俞翰西(1902—1935),又名捍西,甘霖镇苍岩人。他出生贫寒,上学读书全靠大学任教的姐夫资助。

俞翰西自幼勤奋好学、助人为乐。在剡山小学读书时,就省吃俭用,将自己节约下来的伙食费救助一位外乡困难老人。

1920年6月,俞翰西考进了浙江医药专业学校(原浙江医科大学前身);1924年毕业后,在江西省九江医院任医生,工作两年后晋升为医务主任;1932年,被调任国民党十八军五十二师五团担任卫生队长。

1933年2月初,蒋介石对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向苏区大规模进攻。结果国民党五十二师在江西省宜黄县的黄陵、东陵一带被红军全线击溃,被俘人员近万人。俞翰西和六团的卫生队长孙仪之,师部军医处李延年、李鸿才等四名医务人员也在其中。

红军首长知晓他们是医生后,十分高兴,因为当时红军非常缺医少药。当晚,红三军团宣传部长找他们谈话,真诚地劝说他们留下来为红军服务。俞翰西他们通过实地观察,一致认为一个天下两个样,深深地感到红军与国民党部队的不同:这里官兵平等,红军才真正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军队。于是,俞翰西等四人毫不犹豫地留下来参加了红军。

第二天,当地红军又派人将他们护送到红军总卫生部,当时除李鸿才安排去别处工作外,其他三人均被分配到红军第一所军医学校——红军卫生学校任职。学校领导发给他们每人每月60块大洋的津贴费,这在当时的红军中是很高的待遇了。

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

医学教育

那时的红军卫生学校是中央苏区三大红军学校之一,其他两所是中央党校和红军大学。红军卫生学校由红军总卫生部长贺诚兼任校长,王斌任教务主任,在该校任教的已有医科大学毕业的李治等四人,现在又去了医科大学毕业的又富有临床经验的俞翰西、孙仪之、李延年三人,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增添了力量。

俞翰西在红军卫生学校负责皮肤科和鼻咽喉科的课程,工作非常辛苦,每天除编写教材、按时上课、辅导学员、批改作业、给医院伤病员看病外,还要参加种菜、养鸡、烧炭,上山挖中草药等劳动。晚上还经常碰到老百姓深夜急病求医,有时要忙到天亮才能回,接下去又要坚持正常上课。这样的事他不知经历了多少回,真是一天到晚极少有一刻空闲,然而他毫无怨言。

在教育上,俞翰西更是一丝不苟,对学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极为耐心地解答。他讲课时因地方口音较重,生怕学员听不懂,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学员们一个个地点头说“听懂了”才放心。在日常生活中,俞翰西成天乐呵呵、笑嘻嘻的,与同事、同学们相处诚心、诚恳,像一位宽厚的兄长。碰到没有油灯的晚上,他就和大家一起讨论医学上的问题,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逗得大家笑声不断。除了认真完成教育任务外,他还在百忙之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对此,他说:“为了救国救民,流血流汗也甘心!”

王斌为纪念俞翰西烈士题词

长征路上

1934年10月,红军卫生学校改编为教导队,随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在行军途中,环境极为艰苦,战士营养不良,伤病员很多,医务人员的工作更为繁重。由于药品缺乏,在部队休息时,除看病治疗外,还要到野地寻找中草药以备急用,俞翰西从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伤病员的工作之中。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贵州黎平时,教导队又将部分学员送回原部队,教员和部分学员分配到中央纵队干部休养连当医生。这个干部休养连人员有两个连的编制在一起行动,何长工兼任干休连连长,李治任医务主任,俞翰西分配到该连当医生,主要任务是为党中央和红军高级干部治病,常在一起的有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贺子珍、邓颖超以及罗炳辉的爱人等。有时毛泽东、周恩来也和他们在一起行军。俞翰西深感工作责任重大,千方百计地照顾好这些领导同志。此时组织上也深知俞翰西工作辛苦,派了一位姓陈的小同志照顾他,但他倒十分关心照顾小陈同志。有一次小陈同志脚痛掉队,一到宿营地俞翰西就扶他躺下,为他烧开水洗脚治病。

俞翰西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深受干部休养连同志的赞许。

光荣牺牲

1935年4月,遵义会议三个多月后,中央干部休养连来到贵州省紫云县五里牌一带大山下,连部的医务人员李治、俞翰西招呼大家坐下,准备给大家检查身体,治病疗伤。

空中突然传来一阵轰鸣,两架国民党飞机飞临上空,干休连的同志立即熟练地分散隐蔽,只听见邓颖超高声叫喊:“李治、俞翰西快到我这里来隐蔽!”他俩抬头一看,她那儿上面有一突出的悬崖遮着,是个防空的好去处。他们刚要过去,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敌机向他们疯狂地俯冲扫射,他俩虽然迅速卧倒,但是一颗子弹擦过李治的头顶,射中了俞翰西的头部。

敌机狂轰滥炸一阵飞走后,李治立即爬起来查看俞翰西的伤情,并大声呼喊着:“俞翰西!你醒醒,你醒醒!”然而,在俞翰西那张方盘脸上,浓黑的胡子上已淌满鲜血,他听不见战友的呼喊声,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们。

干休连的同志闻讯赶来,都非常悲痛,因部队急于行军,战友们只好在烈士的遗体上盖上白布和树叶,大家在肃然默哀、沉痛告别后继续长征。

追认烈士

俞翰西牺牲的消息一直没有传到他的家乡嵊县,因为战友们也不知他是何方人。直到198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俞翰西的战友李治(1955年已被授予少将军衔)去探望病重的战友孙仪之(任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长)时,两位老人又深情地谈起寻找牺牲的战友俞翰西亲属之事,此时的孙仪之突然想到一件事:“在长征路上,俞翰西偶然说起过,现在我略有印象,他好像是浙江嵊县人。”谁知此次聚会一个月后,孙仪之也因病逝世。

李治依靠老战友提供的一点模糊线索,给浙江省委组织部写信,要求查找战友俞翰西的亲属。省委组织部转省委党史办查核,省党史办又将任务移交给嵊县党史办。嵊县党史办同志怀着对烈士极端负责的精神,经多方努力终于水落石出,在嵊县找到了俞翰西的独生子俞刚生。

俞翰西1932年最后一次离开嵊县,儿子俞刚生4岁,此后俞翰西就一直杳无音讯。1987年俞刚生已经58岁,因父亲的战友之邀赴北京相会,方知父亲离嵊后的一些情况。此后,和父亲同在一个卫生连时的战友王斌(解放后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为怀念俞翰西专门作了一首“颂长征,俞翰西烈士万古流芳”之词:“长征两万五千里,万水千山记犹新;泸定桥下凶涛吼,夹金山上遇雪崩;枪林弹雨无何畏,饥寒交迫更不奇;血汗浇开山河笑,天安门上挂国徽。”并将此词写成条幅赠送给俞刚生保存留念。

1987年后,组织上经过调查访问俞翰西烈士的有关战友、学生,终于了解到其生前鲜为人知的革命经历。1987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俞翰西同志为红军烈士;1988年2月9日,中国民政部为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作者: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