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道新建成一个占地160多平方米的生活垃圾分拣站,已于10月初正式投入使用。该分拣站主要实施街道6个试点村生活垃圾的二次分拣,进行规范有序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记者在彭家堰村看到,不少村民家门口放置一个分类垃圾桶,内分为不可烂垃圾和可烂垃圾两个小垃圾桶。“现在结合农村的实际来推行垃圾分类,有效多了。”彭家堰村村容村貌专管员李芝琴说,如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村民即便是不识字的八十岁老太太,也知道哪些会烂,哪些不会烂。因此,尽管村民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区分是否可以回收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彭家堰村作为东关街道6个试点村之一,现有311户人家,每户一只30升的垃圾桶,每10户发放一组240升的垃圾桶,还配备了4名保洁员。李芝琴说,村民从源头先将垃圾分类,然后由专人负责将垃圾分类收运至分拣站,并将垃圾按照“四分法”进行二次分拣,再分别按有关规定实施处理,这就是东关街道正在实施的“户分、村收、街道集”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记者随后在东关街道垃圾分拣站看到,该分拣站地处大西庄村,离居民区有一定的距离,附近绿化很好。场地内各种生活措施齐备,设有厕所、工人休息室,排水排污设施齐全,并每天对场地进行除臭,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
东关街道环卫所所长章兰珍介绍,该分拣站目前有10名工人,每天可对6个村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只要垃圾车运来垃圾,分拣工人就要不间歇地进行工作,而分好类的垃圾将作不同的处理,比如将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分拣开来,将可回收物送往回收站,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按有关规定实施处理,从而实现垃圾减量目的。
据了解,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这是东关街道为打造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重塑“银东关”美丽形象的又一有力举措。该街道按照优化环境“八大行动”的整体方案,结合“一把扫帚”试点,提前谋划,组织实施。目前,6个试点村的分类垃圾桶、清运电动车等全部配发到位,分拣站竣工验收,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