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两周年 >> 新闻
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2016年10月09日 17:14:24
来源:搜狐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总书记对当前文化艺术工作的高度重视,振奋人心,又引人思索。

1、为什么要重视文化艺术工作?

在唐代文坛,面对文表华艳、文学浮夸的普遍现象,韩愈提出“文以明道”,到宋代周敦颐又强调“文以载道”,他们都呼吁文学创作应当尊崇中国古老的文化精神,能承载起社会的教化功能、劝善作用,而不止于形式大于内容的空洞浮华。如果文学是一驾车,思想道理就是车上装载的货物,读者能够通过文学驾临心灵,满载而归。这就是文学除了锦上添花而郑重存在的文化意义——“以文化人”。

“文化”这个词在这里应当做动词来看待,是通过文学艺术的传播形式来化育人心、化成天下,使人由蒙昧走向开化、由野蛮走向文明、由兽性走向人性、由自然性走向理性,“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由此看,文化艺术的创作不是为了卖弄才华,文化艺术的学习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文化艺术的工作不是为了追名逐利,文化艺术的存在不是为了华而不实,而是:文以载道,以形传神,用形象化的有形表达,来传递形而上的无形思想;文以明道,以文化人,用春风化雨的润物无声,来滋养内部的精神世界;是为了,通过文化艺术的引导、带动、升华,而使人成为一个不断向新的自我,拥有更美善的心灵、更充实的头脑、更高质量的人生。

所以,我们在重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同时,更要强调文化健康。文化健康与否,影响的是价值取向、是发展方向、是整个人生的能量场。

2、为什么在当今要强调重视文化艺术工作?

社会的发展,在每一个阶段自有其时代任务,这在历史上经过了长久的反复验证、已经固化为一种客观规律:每一个朝代发展、每一个政权存在,都要经历先稳定政治、再繁荣经济、后复兴文化这样一个国强、民富、文昌的发展顺序,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论语》里就记载说: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周游列国的孔子,有一次到卫国去,他看到熙熙攘攘人口众多的卫国,就感叹说:人真多啊!为他驾车的学生冉有,听后便问老师:国家人多之后,应该做什么呢?孔子答:要使人民富裕。冉有继续问:富裕之后又该做什么呢?孔子说:要进行文化教育!

孔子对社会进程的总结,从两千多年前的卫国一直涵盖了后面历代的盛世发展规律。而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是如此,自新中国建国后,经过了政治稳定人口增长的阶段、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的阶段,到了如今,理应开始对文化的重视、开始未来这一段以文化昌盛为主题的历史阶段,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时代任务。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虽说百花齐放,但应牢记花开的目的是余香他人,因此,创作什么样的文化、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时代对文艺工作者水准的拷问,也是历史对当今创作者良心的审视。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早已经提出了千古准则、文艺纲领,就是要“文以载道”、要“以文化人”,倘若我们背离了文化艺术要使人向善向美的初衷和目的,就是对“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这一社会期待的辜负亵渎,又是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艺乱象的助纣为虐。

当文化艺术工作者占据着传播渠道、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时候,就理应意识到自己同时肩负着的责任和担当。公众文化领域,不能混同为自由倾泻个人情绪的私域;社会文化平台,不能放纵成肆意制造文化垃圾的站台。

时势造英雄,基本满足了物质食粮的中国,正在迫切渴求着精神食粮,因此,当今的社会形式让文艺工作者的事业水涨船高、恰逢其时。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在完成数量的同时,更要强调质量;我们用文艺填充心灵的时候,更要注重是优秀文化在充实、还是垃圾文化在充斥,是在用正能量提升人生、还是在用负能量消解人生。这是在今天,我们以国家高度来重视文化艺术工作的原因。

3、文化艺术工作的对象是谁?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就提出了文化艺术工作对象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文以载道”的目的是“以文化人”,文化艺术产品如果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所认同、所敬爱、所使用,无异于在自绝于人民的歧途上越走越窄,最终将失去自以为高贵纯粹的文化生命力。当然,每一个文艺作品、每一个文艺领域根据专业不同、根据深度不用,都是分化了受众人群的,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大众。但文艺工作者之所以能用文艺立身,就是因为他能把自己所首先受益了的文艺教化功用,再通过作品传递给他人、让更多人都能由此受益,而不是主动地先隔绝人群、垄断文化。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面对匆匆而过的一生,中国文化提出人生有“三不朽”,《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如果能因自己的工作而有优秀作品传世,为时代向前而留下声音、为社会向好而做出贡献,这就是用文艺作品“立言”的一份不朽之功。

北宋张载还提出过大丈夫顶天立地的人生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和平盛世,正是文化艺术的工作,最容易完成这份永垂不朽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价值观、留存浩然正气、引发向上向善正能量的文化艺术作品,就是文艺工作者在当今的一份“为天地立心”。

所以,文化艺术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是全体人民,怀傲慢之心进行人为设限的文化垄断,只能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逆水行舟。我们今天的理念应是:把精英层面所独享的思想智慧,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

4、文化艺术与商业该是怎样的关系?

文化产业在当今处境尴尬,要么难以将文化理念转化为经济效益,要么商业气息太过而丧失自身文化追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文化艺术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文化产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明的文化产业,该如一场高贵的恋爱。人们在恋爱过程中,如果对心仪对象总是巴结讨好、低声下气、委曲求全、亦步亦趋,这是下下之策。真正上策是首先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通过自己的优秀来吸引对方的欣赏、了解、认可、接纳。文化产业也是如此,在做出对市场分析判断之后,还是要专注于自身的完善,尤其是文艺作品生产者,内容质量为王、自我特色为胜。如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想方设法谄媚逢迎受众、失去自我一味迎合市场,那是文艺的悲哀,其实更是受众的悲哀。当受众屡屡被信息垃圾占据时间成本、拉低审美层次的时候,不会感激创作者对自己的曲意逢迎,只会失望于文艺市场的甚嚣尘上却满目荒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好的文艺作品,该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提升、是对本作品受众的提升,通过作品的引导力量,更激发了人们对作品背后那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肯定,更唤醒了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对于恋爱中的人们来讲,一味取悦不是真爱,正面引导才是真情。对于成熟的文化产业来讲,不该是如同娱乐产业引逗追星族大起大落的狂热激情,也不该是如同快餐文化吸引消费者的一时驻足,而是该培养文化受众长久的关注、理性的认同、稳固的信任。如同一份温情脉脉的恒定感情,是以对价值观念的认同、对良性受益的欣赏为基础的。一个具有文化理想和道义情怀、一个懂得“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文化产业,是在与受众群体谈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子曰师说 曹雅欣)


作者: 编辑:谢媛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