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9月30日电(钱芳 胡卓然)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1917年生于四川省宣汉县,按中国传统的算法,老人今年一百岁。
参加红军,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向守志大半辈子的军旅生涯正是从八十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壮举开始。这位曾“三过草地”、亲历“会宁会师”的百岁老将军说,靠着两条腿走出来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与敌斗、与天斗的长征,是人民的军队赢得最终胜利的基础和源泉。
向守志在接受采访。(应康伟 摄)
扛着重机枪,走上长征路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解放宣汉县城,废除苛捐杂税,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怀着翻身求解放的朴素理想,少年向守志投身革命。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为了迎接中央红军,继续向西挺进,向守志跟着部队由此踏上了长征路。
“前面有阻击,后面有追击,两边有夹击,天上还有飞机,所以我们都是晚上行军,几乎是走一段就打一仗。”向守志回忆说,他肩上扛着一挺重机枪,脚上用布用稻草裹了一层又一层,走不了多久,就渗出血来。那时候,无论谁脱下草鞋,露出的都是这样一双血迹斑斑、溃烂流脓的脚,真的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翻雪山过草地,斗争总有牺牲
“冲破敌人的围追以后,就要爬雪山、过草地。这个时候没有敌人了,飞机也去不了,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与气候作斗争、与高山草地斗争、与寂寞斗争、与疲劳斗争、与疾病斗争。”说起这段经历,向守志一连说了好几个“斗争”。
“正二三,雪封山,鸟儿飞不过,神仙也难攀”。红军攀登的夹金山终年积雪,气候条件十分恶劣。至今,向守志仍清晰地记得陡峭山路上,冰雪覆盖着石块,滑得和镜面一样。狂风夹着冰雹迎面砸来,再加上高山缺氧,全身没劲,战士们挪动一步都十分困难。大多数人穿着单衣,汗水浸湿了衣裤,很快又冻得硬邦邦的,走起来哗哗作响。一些战士走不动了,倒在雪地里,就永远起不来了,他们倒下的地方,不一会儿就隆起一个又一个的“雪堆”。行军路上,这样的“雪堆”绵延不断。
过了雪山还有草地。浮着水草的泥沼,一脚踩下去,周围一片地面都在摇晃。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陷入泥潭。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大家吸取教训,每个人都带着一根长长的棍子。人拄着棍子,相当于多了一条腿,既可以探路,又可以应急。向守志说,他当时用手中的竹棍,救了数十位陷入泥潭的战友。
两万五千里,最难忘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这一天也被定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回首漫漫长征路,向守志最难忘彼时情景。
那一天,甘肃会宁县城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雄伟的城楼上红旗招展,五颜六色的标语贴满了全城。向守志说,朱德等首长带领部队入城时,小小的县城沸腾了,锣鼓喧天,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红军将士们个个热泪盈眶,向欢腾的人群挥手致意,用哽咽的声音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胜利会师万岁!”
“突破敌人的层层包围,走过雪山草地,非常艰苦、异常艰难,但是最后我们胜利了,这为我们军队以后壮大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奠定了基础。我们纪念长征,要传承长征精神,这是我们胜利的源泉。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正确路线的指引,长征不可能胜利。归根结底,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取得的胜利,所以我们今天要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说到这里,老将军有力地挥动着大手,仿佛又回到了胜利的那一天。
虽已百岁高龄,向守志仍腰板挺直,笔锋健力。(应康伟 摄)
坚定信仰,不忘初心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而向守志的党龄恰好也是80年。走过战争年代,步入和平,今天应如何看待长征?今天的党员应该牢记什么?
老红军向守志说:“在长征途中,因为有了坚定的信仰,在党的领导下,部队上下一心,生死与共,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非常有凝聚力。过去我们走长征路,是在战争年代,今天有了新中国,和平了,人民生活有了保障,长征精神依然不能忘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要建设好国家,发展经济,强大国防,不能高枕无忧。”
老党员向守志说:“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军队的宗旨,也是每一位党员的宗旨。”
“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时常想想自己当初入党时候的宣誓。”他反复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