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各种月饼“闪亮登场”。收藏家王德轩先生致电记者,说他手头有数百块糕饼印模,其中很多是月饼印模,想在中秋来临之际,借绍兴晚报一角和市民共赏。
糕饼制作历史的见证
中国糕饼制作历史悠久。
制作自然离不开定型的器物。古人最初以手为模,后来演化为用木材造模。据记载,糕饼的木质印模最早出现于宋代。王德轩收藏印模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从各地收集了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几百件糕饼印模。
“我主要是收藏古籍,这些印模一开始是在收藏古籍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觉得有些看头就买回来了。”他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拆迁,很多人家把这些印模和其他的书籍、杂物一起卖出来,他就挑选好的印模买下。
王德轩表示,糕饼印模是民间传统审美观念的物化,它各异的形状、丰富的图案承载了中华先民们祈福迎祥的情感,是中国吉祥文化发展史中亮丽的一页。
印模千姿百态
在王德轩那个挤满各式收藏品的房子里,这些印模被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为了让这些零散或者成套的印模有个“家”,他特意找工厂按照印模的外形,定制了一大批收藏盒,内部均用金黄色锦绒铺底,增添了这些印模的历史感。
“你看,这是双向印模,一块模型中间翻折就可以有两块不同的糕点,古人的设计是非常巧妙的。”王德轩老人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些印模拿出来展示。
一块清代的印模,正反两面不同花型,一侧刻着“状元及第”,一侧刻着“鲤鱼跳龙门”,非常生动形象。
他还收藏了一套用澄泥制成的十二生肖印模,作为珍藏品他经常拿出来自我欣赏。
王德轩说,我们现在的月饼外观不是花卉就是福禄寿文字,但在他收藏的印模中,这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要细分,可以分为文字篇、团圆篇、祥瑞篇三个单元,主要的含义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蟾宫折桂、月上中秋”、“珍禽异兽、护佑绵长”、“太平大吉、富贵安康”等。从材质上来看,有上好的红木,也有普通的木料,更有少见的澄泥。
这些印模,即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俭朴,比如有一块木印模,手柄已经断裂,但主人家却用其他材料进行了修补,拿在手里,手柄还会摇动。
印模精品难觅
“我现在这里还有100多块印模,这是我保存下来比较精华的部分,还有部分被博物馆收藏了。”王德轩抚摸着手中的印模说,前几年杭州的一家杭帮菜博物馆慕名前来征集印模,他把其他的100块赠送给了对方。
他说,这些印模看上去不是很显眼,但其实还是比较难收藏的,现在再去找已经很难找到,他想把这些印模好好保存下去,因此已经全部作了系列化的归类,如果要展览的话,直接可以拿去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