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非手迹
近日,在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市委大院内,方学烈士后人方刚与丁非老太太相聚一堂。
丁非老太太是方学的妻子,今年已经95岁高龄,不久前动过两次大手术,但依然精神矍铄,十分健谈。为了纪念丈夫方学,老太太几年前记录下他生前的革命事迹,洋洋洒洒有十多页纸的内容,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70年的记忆。
丁老太太离休已经有30多年了,在职时曾担任浙江省检察院宁波分院办公室副主任、人事科科长等职。她1922年出生在宁波,1942年参加革命,1943年入党,1982年12月离休,享受副司局级待遇。
“扔”下未婚妻赴前线
“你们来啦,快坐,饭菜就快好了”,丁非老太太的女儿说,知道方刚他们要来,老太太非得亲自下厨。听到声音后,正在厨房忙活着的丁老太太立马迎了出来,一眼就认出了方刚,上前握住他的手,动作亲昵自然,这是方刚第二次与小太婆见面。
当方刚拿出方学墓地的照片时,丁老太太一下子落下泪来,接过照片细细端详,不停地摩挲着,70年过去了,她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可她依旧记得:那是一个下雪的冬天,她是骑着方学的马去的。
回忆起两人的往事,丁老太太的眼神才慢慢恢复清明。“我是他的学生”,1935年,方学在金华农校毕业后,应校长李健民的邀请,来到宁波横河乡公德小学任教,虽说是小学,可是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当年十五六岁的丁非也在该校念书。“就是在那期间,他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初步奠定了革命的思想基础。”丁老太太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方学说要去前线,那时两人已订婚,“走之前他让我等他3年”。3年后,两人再次取得了联系,那时方学已在新四军,后来丁非也加入了新四军。
“文武双全”方股长
青年丁非
老年丁非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不断发动大规模的“扫荡”“清剿”。丁老太太说,为了及时了解敌人的兵力配备、火力部署以及活动规模等情况,组织上调方学到司令部任侦察股长,到敌区和敌人的据点进行侦察。
“他既勇敢善战,又机智灵敏。”说起作战时的方学,丁老太太语气里充满了崇拜。为了更好地掌握敌情,方学还领导、建立了许多情报站,这些情报站是军队工作的耳目,分布各地,在收集敌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情报站又是联系群众的纽带,通过情报站与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鼓舞了群众抗战到底的信心,正因为这样,群众主动掩护他们,并帮助他们送情报,使他们能够在敌人的据点附近站得住脚,开展活动。
丁老太说,方学领导下的侦察队伍既能侦察又能打仗,同志们都赞扬说:“方股长真是多才多智、能文能武。”
寻找新的有力证据
“他工作经常废寝忘食,面对着军用地图和沙盘研究作战方案,直至灯火熄灭了才肯就寝。”谈起1945年方学担任新四军九纵队司令部作战科长的那段日子,丁老太太眼眶又红了。
丁老太太说,方学在战争中多次出生入死,经常饱一顿、饥一顿,使他患了严重的胃病,但他仍坚持工作。他的病情恶化后,组织上把他由华中转移到山东就医。在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他在到达山东的驻地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最终在1947年1月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虽然丁老太太和方刚一家都早已认定安眠在墓里的烈士就是他们寻找已久的亲人,但因烈士证上的名字为方益品,而刻在沂南墓地墓碑上的名字为方学,有关方面认为目前还不能下结论。面对记者采访,老太太有点着急了:“我不能证明,还有谁能证明。”方刚则忙着安抚老太太:“相信这事不久后应该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因为刚从中国抗战史研究会会员、诸暨作家协会会员杨先生那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他曾在一本名为《新四军英烈志》的书里看到过“方益品,又名方学”的记载,找到这本书,就会有新的有力证据。”
山东沂南墓地里的烈士是不是寻找已久的亲人,有关方面暂时还难以下定论。面对记者采访,老太太有点急了:“我不能证明,还有谁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