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管网新建改造、老小区截流入网改造、规划非保留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尽管骄阳似火,越城区(高新区)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治理工作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干得热火朝天,这也是该区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越城区(高新区)共有河道960条,山塘水库128座,其中市级河道14条,区级河道20条,水域面积约7万亩,占区域面积的11.85%。今年以来,该区按照“源头根治、全民齐治、水岸共治、管治结合”的工作理念,补短板、提标杆,治水攻坚战动作频频,高潮迭起。
深入整治“清三河”隐患
紧盯省“清三河”达标区创建目标,主动提高河道综合治理标准,高密度开展“清三河”隐患排查整治,先后开展“清三河”“短板”排查整治、第一次河道全面体检、全区域河道地毯式排查暨“河长制”管理实检和全区“清三河”反弹隐患排查等行动,对247个河道“短板”实行“一问一策”限时整治,对1100余处大小河道问题进行通报整改。大力推进河网清淤,细分清淤项目277个。截至7月28日,共完成清淤307.85万立方米,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6.2%。将梅山江清淤工程与淤泥固化中心建设一并实施,有效解决淤泥污染问题,改善水质和河道水生态环境。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已开工55.84公里,完工46.16公里;开展城东建成区活水工程,计划新(改)建翻水泵站7座,新建节制闸4座,疏浚河道300米。
强化水质断面治理
及时掌握市控以上断面水质现状,对水质超标情况及污染成因进行分析,“一点一策”进行治理,上半年断面达标率48.1%,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确定46个乡镇重点断面和173个重点村居断面,每月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并对水质情况进行通报,对不达标断面作为河道“短板”实行销号整治。
全面落实双清治理
着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扩面整治工作,全面排查污染隐患和薄弱环节,对禁养区内残余箔关、围桩、棚舍进行强制拆除,对已整治验收养殖场的污染治理进行“回头看”,4家生猪养殖场通过市级污染治理达标验收;对71家生猪养殖场(户)实行关停整治。截至7月16日,已完成全部生猪清空任务,共计清养生猪养殖户71户,生猪25600余头。建立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监管制度,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工作纳入镇街工作网格,建立村、镇、区三级网格员巡查机制。实施高新区水面全禁养,全面清理河蚌网箱围栏等养殖设施,已完成清养河蚌2020亩、网箱175亩、围栏41739米。
深化面源污染治理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低小散”企业关停整治力度,已完成淘汰落后印染2500万米,节约标煤6000吨,完成低小散企业(作坊)整治236家,其中完成关停取缔181家,完成整改整顿55家。对涉气、水、渣排放企业隐蔽式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共检查企业36家,责令停产、整改8家,对通过稀释排水口采样伪造在线监测数据的绍兴独树印染有限公司当即实施关停并进行立案查处,同时对2家企业纳管废水采样检测。开展“美丽田园”专项整治,对81个村、6万亩农田进行全面整治。
统筹推进综合治水
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配合市水利局完成新三江闸排涝配套河道(城区片南部区块)拓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辽家坞、造猪坟、黄坞岭3座山塘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加强防汛防台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汛工作体制,完成区本级防汛会商系统设备升级改造和调试任务,将高新区的6个镇街纳入会商平台,提升防汛会商系统装备建设,提高指挥的时效性和执行力。启动区防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计划建设雨量站2个、水位站2个,配合智慧城管建设,在水库山塘和重要河段安装实时监控20处。
深化治水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河道综合管理考核办法,按人均每周检查三天的强度,开展河道日常全覆盖式检查。进一步提升河道管理能力,以落实河道水域长效保洁为抓手,深化河长制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区、镇街、村(社区)河道边界管理范围,完善河道长效保洁责任网格,提升河道保洁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涉水执法监管,整合区渔政站、区水政监察大队,成立区水政渔业执法局;开展水环境监管执法大行动,拆除涉水涉岸违建及乱搭乱建212处35111平方米,集中整治地笼等非法捕捞设施21处。严厉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组织开展禁渔期专项行动,查获电鱼等非法捕捞案件10起,立案查处水政案件2起,现场制止处理一般水事违法事件4起,收缴罚款20080元。
持续摸索治水良法
强化沿河洗涤抛洒文明劝导,开展“沿河陋习集中劝导月”活动、专项检查和河埠头普查,制定《沿河洗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作为重点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对重点河埠头落实定点包埠,进行深度劝导。深入推进“水岸共治、还岸于绿”专项行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细化深化精品河道创建。探索沿河雨污口编号整治,稽山街道先行完成雨污口编号606个,发现重点疑似排污口12个,停止使用11个。开展全区“党员干部护水日”活动,形成长效推动全民管河护水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