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来绍兴务工的柴立河在租房烧饭时,因煤气泄漏出现轰燃,导致全家5口两大三小全部严重烧伤。(详见绍兴网相关报道)而就在这个遭遇晴天霹雳的家庭和其亲戚一筹莫展的时候,许多和他们素昧平生的绍兴市民纷纷献出了援手。市区许多小朋友捐出了几百元的压岁钱,平水80多岁的王老伯生病住院还委托女儿来捐出1200元……这些事迹都让人动容。目前前期最紧迫的100万元医疗费,已经到位了三分之二,让许多揪心的绍兴人倍感欣慰。
和有某些慈善人士大笔捐款的事件不同,这次的捐款几乎没有特别大的金额,身边的爱心暖流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在这则新闻事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关键词“安徽人”“农民工”。要知道,就在十多年前,这两个词在绍兴市民中间是被贬低的“标签”。有些历史事实必须得承认,那个时候,来绍兴安徽人的人群整体形象确实欠佳,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也确实与城市居民相差一大截;而同样在那个时候,绍兴还不是全国文明城市,绍兴人对外来者确实也普遍戴着有色眼镜看,甚至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候直接把上述两类人当作“负面教材”。
然而,如今的“安徽人”“农民工”“绍兴人”都不可同日而语了。城市居民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大到诸多大工程的建设,小到农产品销售、家政服务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民生领域。安徽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就拿出事的柴立河来说,他在绍兴跑运输的这些年里的工作素质同行都有目共睹,而柴立河的亲属在筹款平台上对每一笔哪怕一两元的捐款都细致地表示道谢,也足见其作为网民的文明素质。当然,如今不少安徽人已经是新绍兴人中的楷模,他们已经在绍兴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次“一家五口严重烧伤事件”中诸多普通绍兴市民的自发善举的集中表现,则一举清除了绍兴在曾经不文明、不友善地对待上述两个关键词上的阴霾。
有大爱的城市才称得上大气。上海虽然早早被称为国际化大都市,但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仅要求硬件“高大上”,在人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包容上,也得是在国际上领先的,所谓“海纳百川”;而上海人比较排外这一点,恰恰被很多人诟病。而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绍兴作为沪苏浙核心区16城市中的一员,显然也将为迈入国际化都市行列而努力。绍兴市民在这次捐助过程中展现出的大爱精神,无疑为绍兴符合国际化都市的“软件”上加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