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府山脚下的“钟堰老年施茶会”的摊位前比往日热闹了许多。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等省级媒体的记者们集聚于此拍摄短片,茶摊中的每一把座椅、每一个不锈钢桶、每一只茶杯……都成了记者们竞相捕捉的焦点。
施茶的老人们娓娓道来,对着镜头讲起了茶摊过往二十四年的故事。
二十四年免费施茶
昨天中午11点,何六一打开搪瓷杯开始吃午饭,他的配菜是几颗水煮的小土豆和一小撮酱菜。吃完饭后,他开始清洗茶具,码齐茶杯。茶摊管辖单位、越西社区主任朱蔚华告诉记者,何六一就是茶摊的第一代创设人之一。
1993年,何六一和侄子何又庆等14个人在偏门直街街口曾支起过一个小小的免费茶摊。如今年事已高的何大爷尽管耳有些背,口齿有些不清,但思路依旧清晰,他用手比出一个5字,“当时是每个人拿出了50块钱弄了这个茶摊。”
朱蔚华告诉记者,何大爷等人都曾经都在外打过工,在干活又渴又热的时候,想问人讨杯水喝都很困难,有时候还要遭人白眼。退休回绍兴后,他们为了能让露天工作的人有口水喝、路过口渴的人有杯茶解暑,自发摆起了摊位。这一摆,就是二十四年。
家住在鉴湖新村的金爷爷是茶摊一路成长的见证人,他告诉记者:“二十多年有些老人走了,但马上会有其他老人顶上来,从来没断过,只要到了高温天,这个茶摊每天都在。”如今,茶摊已经换到第三茬接班人了,共有11位老人参与管理,除了专门负责烧水的余阿王,其余10人按照值班表轮流到岗,这11位老人中年龄最小的也已有82岁了。
第三茬继承者
11点30分左右,结束上午清扫工作的环卫工人周丙华快步走进茶摊,将蓝色大水壶往桌上一放,“余师傅,我又来了。”周丙华口中的余师傅,正是余阿王,见周丙华的水壶空了,他稔熟地打开左手边的不锈钢桶,将水往里灌,“今天茶叶没有了,就只有凉开水,你明天早点来,喝点爽口的茶。”倒完水后,余阿王说道。
余阿王是茶摊的第三茬接班人,现年84岁的他精气神十足,他“接力”茶摊已有十余年。每年6月开始到8月结束,余阿王每天的作息时间就比往常提前了三小时,“早上三点多起床,四点半到茶摊开始烧水摆摊,一直到下午两点为止。一天大概要烧十多桶开水。”余师傅说。
刚被分配到府山西路西园片区打扫卫生的周丙华说起这个茶摊赞不绝口,“现在出门都不担心中途没水喝,没地方乘凉,真的太周到了。茶摊有时候还有很香的花茶,我跟别地的工友说,他们都羡慕我。”
民间的“公益基地”
当记者问起这些茶叶、茶具从哪里来时,府山街道宣传委员阮裴清指着茶摊当中的红色横幅说:“这些年,陆续有团体、组织自发地加入‘施茶会’,久而久之‘施茶会’成了一个民间‘公益基地’,现在会员有上千人之多。另外,附近许多居民都会把茶叶、茶杯、不锈钢的盛水工具送过来,还有居民则直接捐钱,支持这项公益行动。”
除了施茶,这个“公益基地”还承担起了扶贫帮困的责任。朱蔚华打开手机,指着她几天前刚拍的一张“申请书”照片给记者看,只见白纸黑字,家境困难的申请人陈先生向“施茶会”提出了救助申请。“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施茶会’确认后拨款给了申请人,之后申请人还写来了感谢信。”
据悉,如今街道、社区正不断组织实践小队的义工们定期到茶摊开展施茶服务活动,朱蔚华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让这股助人为乐的正能量之风吹散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