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门——迎宾大道
核心提示
一条条“城市森林绿道”出现在马路两侧,一根根蜘蛛网似的管线埋入地下,一条条宽敞的马路在脚下延伸……入夏以来,外地游客从七大门户进入上虞,由衷地赞叹——“精致上虞”入画来。
地处杭州、宁波两市之间的上虞,素有“九县通衢”的美誉,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县史。
很长一段时间,上虞的城市倚龙山山麓而建。10多年前,城市建设提出由“龙山时代”向“曹娥江时代”迈进,建设现代化滨江特色城市。随后,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江两岸”概念,着力打造“精致上虞”。
围绕“精致上虞”,两路两侧、门户靓化等提上了议事日程,虞舜大地掀起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环境大整治。
西大门——老104国道
绘就蓝图:七大城市门户靓化工程
6月18日晚,华灯初上。陈伟斌欢快地驾驶着宝马汽车,从宁波进入上虞东北大门。他觉得晚上的上虞迎宾大道美翻了。“宽阔的马路,明亮的街灯照在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上,仿佛行驶在画中。”
陈伟斌是宁波宝升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老家在上虞区丰惠镇通明村。每到双休日他都会回上虞家里看看,东北大门迎宾大道是他进入上虞的必经之路。“以前这条路基本没啥绿化,更不用说路两侧的旖旎灯光了。”陈伟斌坦言。
上虞区门户靓化办公室副主任何萍的评价更是一针见血:“以前的东北大门形象与上虞靓丽的城市不匹配。”
事实上,这些年来,上虞的各大门户由于建设时间早、建筑品位不高、管理缺位等因素,已严重影响“精致上虞”建设。
2012年5月,上虞决策者提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入城口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深化拓展“精致上虞”建设内涵,在全区各主要入城口开展“城市门户靓化工程”。
“富有前瞻性!”昨天,上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朱春起深有感触地说,这与后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美浙江”建设一脉相承。
根据摸排,上虞区建设部门列出七大“城市门户靓化工程”。按照“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注重绩效、彰显个性”的思路,分期、分段、分步实施。
上虞区委副书记、区长陶关锋在今年3月23日的相关会议上强调,要把“两路两侧”、“四边三化”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拆除“两路两侧”所有违建,清理乱堆乱放,抓好建绿补绿工作,大力推进门户靓化,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实。
东大门——人民东路
展开建设:5亿投资撒向11只项目
“7大城市门户靓化工程共有11只项目,总投资超过5个亿。”6月21日下午,坐在办公室,何萍看着墙上的地图,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
从2012年9月开始,上虞投资3800万元,实施东北大门——迎宾大道门户靓化工程。这是上虞最早实施的门户靓化工程,目前已竣工并初显成效。
“工程主要分2大项目,一只项目是迎宾大道,另一只是边墩至小越岭顶段,全长2.7公里。”何萍告诉记者,由于路两边建成了宽达20米的2条绿化带,绿化效果十分显著。
除了绿化,还有市政设施更新,建筑立面和夜景灯光管控等。
难怪像陈伟斌这样的市民,进入上虞东北大门,有种仿若画中行的感觉。
和东北大门相似,上虞北大门——称山路门户靓化工程,主要任务也是滨江河两岸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该项目在去年底全面竣工。
殷月兴在上虞区蒿坝村过着富足的生活。他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每天都要开车经过南大门到上虞城区采购食品。“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蜘蛛网似的管线不见了,数十米宽的绿化带分设在马路两侧,美观、壮观。”殷月兴告诉记者,以前经过南大门,被盘根错节的管线压抑得透不过气;现在经过南大门,满目绿色,满心欢喜。
南大门——104国道门户靓化工程是上虞7大门户靓化工程的重头戏。工程总投资1.8亿元左右,分3只项目实施。
投资6600万元的蒿坝高速道口至大三角工程,主要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实施。这条长2.5公里的马路,涉及房屋拆迁、管线入地、绿化亮化等。工程于2014年10月动工,目前已近尾声。何萍透露,目前正在结合“两路两侧”工作,开展新增立面和广告牌整治。
更早前,上虞区建设部门拿出5000万元,负责实施外环南路至江南一品项目,从2012年10月开工,到2014年12月率先竣工。
南大门另外一只项目是汽车西站至春晖立交桥工程,由交通集团投资6000万元,目前也已顺利竣工。
东大门——人民东路门户靓化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
赶在5月底,西大门——老104国道门户靓化工程竣工。这只由交通局、东关街道实施,总投资3600万元的项目,主要涉及植绿补绿、立面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马路两边种上了挺拔的银杏,十分养眼。
西大门——329国道复线部分道路拓宽门户靓化工程,总投资5740万元,由交投集团公司负责实施,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7%,有望在年底前竣工。
北大门——全长2.7公里的峰山路门户靓化工程总投资达1.5亿元,由建设部门实施。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十名施工人员迎高温、战酷暑,挥汗如雨,奋战在工程一线。
据介绍,北大门——峰山路门户靓化工程主要分为道路工程和绿化工程。这一入口由于马路宽仅18米左右,加上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缺失,群众反响较大。“目前道路完成70%,绿化完成30%。”何萍透露,项目有望在年底前竣工。
南大门——104国道
不断延伸:两路两侧环境大整治
连日来,记者驱车行驶在上虞区小越镇、上浦镇、梁湖镇等地,尽管是“走马观花”式的踏看,但也不难发现,“两路两侧”的面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多症并发,顽症难治。这是上虞区住建局长陈拥军对上虞“两路两侧”短板的高度概括。主要存在蓝色彩钢房(棚)、露天垃圾池、马路市场、乱堆乱放、占道经营、店招凌乱、立面破败、绿化缺失、垃圾乱丢等问题,呈现“多症并发”的局面;“青山白化”、“矿山整治”等难点问题较突出,整治投入资金大、耗时长。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上虞区内的329国道、104国道等重要道路建设时间较早,基础比较薄弱,专项整治起步相对较晚,加上民众环保意识不强,管理层执法力度欠缺,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等。
如何有的放矢抓好“两路两侧”环境大整治工作?
“重点做好6篇文章!”昨天,上虞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6篇文章即突击性的整治提升、项目化的改造美化、常态化的保洁清运、专业化的巡查监管、永久性的绿化遮挡和有保障的经费投入。
以突击性的整治为例,重点是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摆乱设、露天垃圾等。上虞确定由属地乡镇(街道)牵头整治,根据属地需求定期组织区级多部门联合执行,确保问题迎刃而解。
在具体工作中,上虞区进行分类摸排,共摸排上报重要道路“两路两侧”问题清单530个,根据轻重缓急分类实施,通过3个半月的努力,目前已经完成整治517个,完成率达97.54%。同时,坚持“边整改边摸排”的工作原则,结合“部门排查、镇街自查”,梳理汇总计划外问题700余处,主要涉及道路两侧广告牌、环境卫生、乱堆乱放、道路破损等方面。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
与此同时,上虞区强化保障措施,加快推进环境大整治工作。为确保两路两侧整治早出形象,出好形象,推动短板变样板,主要通过排定实施美化提升项目作为整治突破口,上虞区政府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强化两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对涉及区12条主要道路的10个乡镇街道(不含曹娥街道)第一批整治项目,上虞区政府切出资金近5000万元,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乡镇予以补助,并制定补助办法,进行专项考核绩效奖励;同时将涉及住建局(规划分局)、交通运输局、交通集团、曹娥街道、杭州湾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城的美化提升项目列入政府投资项目。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开通“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工程招投标绿色通道,明确“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项目单项合同预算200万元以内的工程,可自行选择招标方式,并可采用简易程序,不再进入区级平台,不再履行备案手续。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上虞区行动办积极健全完善项目配套机制,保障项目推进。
今年,上虞区级有关部门、沿线乡镇(街道)环境整治项目投入资金1.4亿元,排定建设项目50个。目前,小越镇、东关街道、上浦镇、住建局、交通运输局、交通集团、杭州湾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城等责任单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力争6月底前完成整治任务。
为了有效巩固整治成果,上虞区住建局把考核督查作为保长效的重要手段,制定出台了《“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环境整治工作考核细则》《城乡面貌长效考核办法》,将问题摸排、整改和项目建设进度有机结合,实行考核排名、公开通报。同时,依靠区级力量,通过区重点工作督查及城乡面貌长效考核,同步对乡镇(街道)进行考核督查,倒逼乡镇加快整改、强化管理,巩固整治成效。
北大门——称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