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有一部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催人泪下,而其中的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更是广为传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母亲,因为种种原因,在她们身上看不到母爱。下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重病女孩”声声呼唤着母爱。
妈妈这几天在做什么?看她的“朋友圈”;妈妈现在长什么模样了?看她的“朋友圈”……
22岁女孩王亚飞和脑瘤作抗争的260多个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渴望母爱。然而,她只能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妈妈的点滴“动态”。
11年前,王亚飞的母亲宓某离开女儿、离开嵊州的家,鲜有消息。去年9月,王亚飞不幸患上重症,她一遍遍呼唤妈妈,希望她的陪伴与鼓励,但得到的都是妈妈“冰冷”的回答。
11岁时,母爱走到“终点”
20多年前,宁波余姚四明山区的宓某嫁到嵊州市下王镇高彦岭村,和王彩堂生下女儿王亚飞。今年49岁的王彩堂很勤劳,早出晚归打零工,宓某照顾女儿。然而,王亚飞11岁时,当时32岁的宓某突然离开了这个家。
“我从记事起,就不时听到爸妈争执,妈妈喜欢打牌,欠了不少债。爸爸打工替她还债,劝她不要打牌,她不听。”王亚飞告诉记者,“我11岁那年,妈妈欠了8000多元赌债,爸爸没能力还,两人吵架,妈妈就走了。”
此后,王彩堂独自抚养女儿。为了多赚些钱,他常去外地建筑工地打工,王亚飞全靠奶奶和3个姑姑照顾。
王亚飞读初二那年的4月1日,宓某突然给家里打来电话,让王亚飞去余姚玩。王亚飞很开心,对奶奶说:“我去把妈妈叫回来,你别告诉爸爸,他知道我去找妈妈,会不高兴的。等我把妈妈叫回来,给他个惊喜。”
母女见面,宓某让女儿留在余姚,王亚飞却想带妈妈回嵊州。她悄悄用妈妈的手机给爸爸打电话。当时在杭州打工的王彩堂得知女儿去了余姚,已经失去妻子的他,深怕再失去女儿,连夜打车过来,把女儿接回嵊州。
从嵊州一家职业学校毕业后,王亚飞在绍兴柯桥区找了个公司文员的工作。这些年,她偶尔会给妈妈打电话,聊自己的近况,劝妈妈回家。
“我生病前,和妈妈通话,几乎都是我主动打给她的。我劝妈妈回家,但她不太愿意。”王亚飞说,2013年春天,爸爸通过法律途径,联系妈妈,如果她肯回家,他欢迎,如果她不肯回来,他们就离婚。就这样,妈妈选择了离婚。
痴心男友不离不弃
工作后,王亚飞认识了贵州小伙小刘,小刘在一家洗车店工作,一有时间就来看王亚飞,带她去吃饭看电影。去年5月,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
去年9月下旬的一天深夜,王亚飞突然急性抽搐,被同租房的室友送至医院,不幸被确诊为脑部松果体区肿瘤。
为了给女儿治病,王彩堂四处借钱。王亚飞先后在上海华山医院接受3次手术,花费30余万元,因相关规定,这些费用无法通过医保报销。去年10月9日第一次手术前,王亚飞剃去头发。她依依不舍地拍了张自拍,和一头秀发“告别”。
面对女友的疾病,小刘没有退缩,一有时间就来看她。今年4月18日,第三次手术前,王亚飞思考再三,向小刘提出分手,她不想连累男友。小刘低声说了句:“只要你高兴,我听你的。”
说这话,小刘是不想给女友压力。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心里还是打定主意,要和王亚飞走下去。每晚7点,他都会来电话和王亚飞聊天,给她讲讲开心的事。每次复查,他都陪伴左右。
“重病女儿”呼唤母爱
“妈妈,我生了很重的病,你能不能帮我借点钱,来看看我,陪陪我,我很想你。”病中的王亚飞,无数次通过电话、短信和微信联系妈妈。但宓某已很少接女儿电话、回短信。偶尔会有这样的回应:“我现在很忙,过会再说”、“我没借到钱,也没办法啊”。
和妈妈的微信联系,王亚飞大多存在手机里。记者翻看这些记录,看到宓某偶尔会说一两句鼓励女儿的话,但对于帮女儿筹钱或来照顾她,几乎没有提及。
采访时,王亚飞拨打妈妈电话。记者听到,宓某接起电话,王亚飞还没说上几句,她就说“我现在很忙,以后再说”,便匆匆挂断。
想妈妈了,王亚飞只能看看妈妈的“朋友圈”。记者看到,宓某的“朋友圈”封面是一张她的自拍照,最近一条“朋友圈”是在6月5日,她发了不少风景照片,感叹“好美啊”。
王亚飞的病床枕边,放着一张她4岁时和妈妈的合影,这是母女俩唯一的合影。
6月17日下午3点13分和6月19日上午8点50分,记者两次拨通宓某手机,说起女儿的事,她表示:“这个事,你不要打电话给我。”6月19日上午,记者联系在嘉兴市嘉善县打工的王彩堂,他说:“王亚飞的妈妈对女儿不闻不问,有些狠心。我现在必须马不停蹄地干活还债,女儿每天要吃药、定期要去上海复查,需要不少钱,后续治疗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