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纳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水林再次接到一家美国公司的电话,对方希望早日取得“纳诺科技”气凝胶在美国的销售代理权。“上个月,对方已派员来我们公司考察过,我想去对方企业考察后做决定。”周水林向记者透露,目前,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的一些公司,也在跟“纳诺科技”商洽代理事宜。
“纳诺”气凝胶到底有什么好,让欧美企业纷纷争取代理权?公司副总经理姚献东说,气凝胶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保温材料,可承受-200℃严寒和800℃高温,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成功实现了气凝胶产业化应用。而在中国,目前仅有两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纳诺科技”则是研发成功最早也是实力最强的企业。
“纳诺科技”气凝胶实现产业化花了10多年。“美国化学家1931年发明气凝胶,因成本高昂、性能脆弱,一直被锁在实验室中。10多年前,美国宇航局下属的阿斯彭公司赋予其更多实际用途,垄断全球气凝胶产品的生产。2004年,我到清华大学考察时,这种材料还只是试管里的液体。”周水林说,当时下了很大决心,花170万元将这种新材料引进。
2006年,“纳诺科技”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中试,国内专家一致认定“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两年间,公司投入7000万元,得到的还只是一堆粉末。”周水林说,“感觉风一吹就没了,离产业化还很远。”
要不要继续研发?当时,公司董事会有人反对。“半途而废,啥也得不到。”周水林力排众议,坚持投入。经多方寻访,“纳诺科技”于2007年与同济大学合作启动产业化之路。“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公司副总经理张蓉艳说,同济大学的专家只是给出了研发方向,具体实验还是要靠公司自己。张蓉艳拿出了一摞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实验数据。“实验上万次,最终换来成功。”
2008年,“纳诺科技”研发出工业用气凝胶绝热材料。之后,公司还自主研发了成套工业化生产设备,先后取得15项发明专利,成功实现气凝胶产业化。“美国宇航局一位华人科学家听说后非常惊讶,专程来绍考察。”姚献东说,临走时,这位科学家表示“纳诺科技”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现在,“纳诺科技”气凝胶产品已用于输油管道、供热管网、建筑、高铁、军舰等领域。目前,公司已有4条生产线,年产气凝胶产品2万立方米。去年公司已实现销售近7000万元,其中出口欧洲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