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彭佳学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制定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起草过程
“十三五”是我市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今后五年,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五年工作搞好了,我们就会在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发展基础上更进一步、续写辉煌,否则就可能错失良机、落伍掉队。制定好“十三五”规划,以什么样的目标和状态进入“十三五”,事关绍兴长远发展,事关全市工作大局,事关人民切身利益,意义重大。
市委对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高度重视,今年5月,专门成立起草组,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7个多月来,起草组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起草工作始终,围绕31个重点课题,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进行调研,为起草建议作了充分准备。11月29日,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有关市领导专门就“十三五”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根据市委常委会议决定,12月上旬,建议稿印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部分老同志意见,在市政协进行了专题政治协商。其间,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有关专家学者,“两代表一委员”、部分企业经营者,区、县(市)和部分镇(街)主要负责人意见。市委常委会两次对建议稿进行了讨论审议。
从反馈情况看,各地各部门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既符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又体现绍兴特色,全面描绘了未来五年绍兴发展的美好蓝图,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议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二是建议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更大力度提升改造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是建议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省内重大战略,加快推动由县域经济为主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四是建议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五是建议厚植发展优势,加强古城保护利用,高度重视越剧繁荣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做精做强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六是建议加大以交通、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民生事业。七是建议传承大禹精神、弘扬大禹文化,提升领导干部担当力。文件起草组全面汇总梳理、逐条研究分析,大部分已吸收,也有一部分将交予规划纲要或专项规划起草组研究吸收。
二、建议稿的总体考虑和基本框架
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1.坚持吃透上情、内外结合,做到融会贯通、把准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认真对照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和适应引领新常态的要求,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区域发展动态,深入思考绍兴在“十三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如何实现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确保规划建议方向正确、务实管用。
2.坚持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做到积极有为、争先创优。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同时,与时俱进提出新举措新办法,确保“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经五年实施有新成效。在确定目标任务时,
深刻把握发展环境变化,做到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走在前列。
3.坚持全市统筹、系统谋划,做到整体提升、合力推进。顺应当前一体发展、协同发展大趋势,按照全市域协同发展、大市区融合发展的要求,转变发展思路,统筹生产力布局和重大战略举措,着力提升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
4.坚持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做到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建议稿是指导全市“十三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着眼全局、系统谋划,完整阐明市委战略思路、战略举措,为纲要任务部署、年度工作推进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同时,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
建议稿的框架结构,主要分三大板块、六个部分。导语和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主要是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分析面临形势,明确“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要求。第二至第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属于分论。主要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谋划推进五大发展理念在我市的实践,从高标准推进结构调整、构建中高端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度推进动力转换、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层次推进协调发展、打造江南生态宜居水城,高要求推进共享发展、建设更具幸福感和谐社会四个部分进行阐述和部署。第六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建议稿对我市“十三五”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这里,就其中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绍兴作为沿海发达地区、走在全省前列的地市之一,有条件、有基础、有责任为全国、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为此,建议稿提出,今后五年,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超额完成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保持经济年均增长7.5%左右,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城市排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高水平”而言,主要体现为“四个更”:即产业更具竞争力、城市更具影响力、环境更具吸引力、人民更具幸福感,特别是一些标志性工作和指标要保持全国全省领先。
就“全面”而言,主要体现为三个“全覆盖”:一是实现全面小康人口全覆盖。在确保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率先实现省委提出“不把贫困带入‘十三五’”这一要求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低保标准,适当扩大低保覆盖范围,促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高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二是实现全面小康区域全覆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着力提高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到2017年全面消除年收入1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三是实现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不仅指标要上去,更要环境相配套,不仅平均值要上去,更要各方面全覆盖。为此,我们将尽最大努力让广大群众吃得放心、呼吸清新、出行通畅、就医方便,率先全面实现省委提出的“不把违法建筑、不把污泥浊水、不把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目标要求,真正使人民群众在最为关心的民生和生态领域中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第二,关于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小康全面不全面,区域竞争力强不强,环境质量很关键。今年5月,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键点就是“五位一体”,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绍兴实际看,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增强,生产方式仍较粗放,经济增长总体还过多依赖于拼价格、拼资源、拼消耗;现行的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据环境容量监测结果显示,我市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市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最大短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此,建议稿提出,“十三五”发展,要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努力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潜力来抓。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八八战略”、“两美”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市委经过深入调查、多次研究,着眼绍兴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将实行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划定生态空间红线、严格市场准入红线、严守土地利用红线、强化责任落实红线,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更大力度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节能减排,联动实施治水、治气、治土行动计划,率先实现“无违建县(市、区)”全覆盖,努力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山更绿、城更美。
第三,关于加快印染等传统产业的提升发展。纺织印染产业为绍兴今天发展取得的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时至今日也应该认识到,纺织印染特别是印染产业大而不强、层次不高,低价无序竞争比较严重,“三高一低”带来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据统计,全市印染产业综合能耗约占规上工业综合能耗的40%,废水、COD、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占规上工业排放总量的78.9%、84.9%、87.5%和33%,环境资源代价很大,难以为继。印染产业根本出路在改造提升,这是我市“十三五”时期重中之重的一件大事,更是建设生态绍兴和构建中高端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突破口。
为此,必须牢固确立“世界领先”意识,就是生产设备世界先进,能源资源消耗、废气废水排放标准与工艺世界领先,产品设计等引领世界潮流,制订相关政策和标准,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国际国内先进生产设备替代现有传统落后装备,提升印染后整理水平,努力把印染产业打造成为绿色高端、世界一流现代产业集群。
建设生态绍兴、构建中高端绿色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加快提升印染产业外,还必须坚决淘汰那些影响公共安全、有公共危害、环境破坏严重的低小散企业;对化工等传统产业,也要确立标准,该淘汰的淘汰,该转型的转型,该升级的升级。同时,要强化创新引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高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比重,加快形成一批千亿级中高端产业集群。强化分类考核,对主体功能区、生态涵养区等要进行各有侧重的考核,真正做到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提升发展、城乡环境改善同步推进。
第四,关于树立“文化+”理念做大做强文化和旅游产业。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产业、山水旅游资源,是我们的最大财富、最大潜力、最大优势。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省里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七大万亿产业”之一,这次省委“十三五”建议又明确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万亿级产业来重点培育,这为我们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尽管我们发展文化、旅游有基础、有成绩,但与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并不相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文化龙头企业、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偏少,旅游产业“星星多月亮少、珍珠多项链少、游客多留客少”等问题突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还远远没有转变为发展的优势。
为此,建议稿提出,要牢固树立“文化+”的理念,按照“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思路,把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业态创新,优化服务配套,加大招商力度,大力发展古城旅游、水城旅游、文化休闲旅游。二是举办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节会和体育赛事,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文化创意园、文化特色小镇等发展平台,引进和实施一批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三是加强品牌策划和宣传推广,促进文化、旅游与城市、产业、产品、信息等深度融合,把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成为促进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第五,关于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当前,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对全市域统筹、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如何加快推进“三区”深度融合发展,更是当务之急的重要工作。另外,得天独厚的绍兴古城,承担城市功能太多、人口过于集中、建筑密度过大、道路交通不畅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古城价值难以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着力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辐射力。为此,建议稿对“十三五”如何推进大市域协同发展、市区融合发展、古城保护利用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谋划与部署。
在“全市域协同发展”上,明确要求“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举措,必须涵盖各区、县(市),充分体现全市域协同推进“十三五”各项工作、合力共建“大绍兴”的理念。同时,将着手研究全市域产业空间布局,制定全市域发展管理相关意见,统筹推进全市各功能区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建设,合力争取国家和省里更多支持。
在“市区融合发展”上,总体上按照“统筹、协调、共享”的思路,进一步理顺市区发展体制机制,统筹要素资源,统筹重大政策,推进“三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市管理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布局集约化、产业布局特色化,加快三区基础设施网特别是交通路网互联互通,切实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水平。
在古城保护利用上,要把古城作为中心城市建设的支点、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支点和根脉来重点加以推进。按照“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设风格等基因”要求,进一步明确古城功能定位,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进与退、点与面关系,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规划,强化规划管控,有序疏解功能,健全古城保护开发体制机制,努力把古城“让”出来,让世界人民共享。
第六,关于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绍兴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较大,区域竞争压力前所未有。这既有大环境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因素。总体上看,制约绍兴发展,除了产业层次低、城市能级不高、区域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展缺乏重大战略支撑外,主要还是发展动力没有随着环境变化及时加以转换。实现绍兴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长远之策,发展动力应势转换是有效之举。
为此,建议稿十分重视推进发展动力转换的问题,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提高供给系统质量和效率,创造新的有效需求等多个层面,对如何发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基础作用,如何强化改革、创新、主体三个方面能动作用,作了明确部署。从传统动力看,主要是增强“有效性”,即增强有效投资、有效出口、有效消费。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政府投资方式,鼓励发展PPP等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不断扩大有创新、有质量、有效益的有效出口,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服务外包出口、名优特产品出口;不断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信息、绿色、品质、健康等消费新热点。从创新动力看,主要是强化“针对性”。谋划一批上面允许干、我们急需干的自选动作,积极争取全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一批有战略意义和改革红利的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引进创新人才,优化创客服务,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和省内“四大都市区”,借势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第七,关于坚持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绍兴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要倍加珍惜这面旗帜,守好稳定和安全两条底线。“十三五”时期,面临大事要事不少,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也不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面临复杂挑战。
为此,建议稿明确“十三五”时期要牢牢绷紧稳定这根弦,坚持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推进具有绍兴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全市“一张网”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体系、风险排查化解管控工作体系、大调解工作体系、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理保障体系、社会治理责任体系等“六大体系”,确保重大活动安全有序,确保全市平安创建“满堂红”,致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
第八,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些年,我市大力推进人才工作,以重大人才工程、平台、政策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经济大市、人才小市”状况尚未改变。据“六普”资料,绍兴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数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也低于全省平均,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市产业层次不高、人才集聚能力不强。特别是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吸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明显不足,人才发展体制政策不够完善,需花大力气切实加以改进。
为此,建议稿明确“十三五”时期,一定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全力抓好人才工作。切实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做到态度上更坚决、更包容,举措上更精准、更务实,机制上更顺畅、更灵活,服务上更完善、更周全,研究出台人才新政,优化人才发展平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支撑发展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
讨论、修改、通过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希望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使建议稿更加完善。